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西宁都市网 > 资讯 > 正文

张益铭谈曾国藩家书:进德修业的智慧

2022-06-13 14:40:43 来源: 阅读:-

      “世人皆知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、官场楷模。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,曾国藩留下的精神财富要更有价值的多”,胜者教育创始人张益铭这样说。

      秉承着曾国藩“躬身入局,挺膺负责”的思想,张益铭创立了胜者教育,希望能打造适合当代中国少年的素质教育,用更完备的理念去改变教育行业。他非常推崇曾国藩的思想,尤其是《曾国藩家书》中“进德修业”的智慧,并将其应用到胜者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。


      中国少年当德才兼备,切忌空虚之学

      梁启超先生曾评价曾国藩: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,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”,曾国藩不仅在官场上克勤克己,在教育理念上也有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

      《曾国藩家书》一书收录了曾国藩给家人的167封书信,每一封都饱含了他对亲人的关切之情。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写给弟弟和子女们的,信的内容是教导他们要修身养性,读书向善,努力达到“能力能达”的境界。

      张益铭曾反复阅读《曾国藩家书》,他认为书中的内容对当代人立德立言、成人成才仍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其中他最为推崇曾国藩关于读书与进德修业的相关论述。

      曾国藩说:“吾辈读书,只有两事:一者进德之事,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,以图无忝所生;一者修业之事,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,以图自卫其身。”

      进德即修养美好德性,无愧父母宗祠;修业即钻研学问经典,以求谋食立身,而此二者,俱与功名无关。在曾国藩看来,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,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、救世为急务,切忌空虚之学。

      张益铭理解的“进德修业”指的是:青少年要内具感恩回馈社会之心,敏捷思辨之智,经学致用之才,外有强健精神之体魄。唯有如此,当代的青少年才能成长为德才兼备、身负责任担当的国家栋梁。基于此,他把家书中的智慧应用到胜者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。


      将进德修业融于实践,打造当代的“胜者家书”

      作为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,在成为父亲以后,张益铭意识到,教育是一个家庭,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。少年是中国的未来,只有大量培养合格的未来领军者,才能始终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
      在教育领域耕耘,前人的智慧结合当下的实践,是激发真知的重要手段。张益铭将十数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相结合,提炼出“胜者少年163模型”。其中“1”代表每个孩子的独有天赋;6代表六大特质,身体意志、学识与眼界、自我驱动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智慧、感恩的心、社会责任感;“3” 即三个思维模型,分别是:艺术思维、建筑思维、辩证思维。

      张益铭认为,当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,都过于偏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——“唯分数论”、“唯升学论”。这导致孩子急功近利,只重成绩,不重品格。这和曾国藩家书中提到的“切忌空虚之学”背道而驰。

      胜者少年163模型”,脱胎于“进德修业”的教育目标,是张益铭结合当下时代推出的“胜者家书”。

      它先从天赋出发,主张激发少年的学习热忱。围绕六大特质,外修身体素质,内修道德品格,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,更注重拔高少年的责任意识,以及应对挫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更通过三个思维模型,锻炼未来栋梁的思辨能力。

      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网易科技的创始人丁磊谈到“选人标准”时说:网易选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“独立思考和逻辑能力”,但这是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不具备的,包括很多名校毕业生也不具备。

      丁磊的说法引起了网络热议,张益铭认为:独立思考的能力,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孩子中,都是稀缺的,并不能单单说中国学生不具备。但对于教育从业者和家长来说,这样的新闻足以使其警醒。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不是培养“高分低能”的人,而是培养可以撑起国之未来的领军人。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若想有一番作为,不仅要独立思考,更要德才兼备,不畏难、肯担当。这是他创立胜者教育的出发点,也是他如此推崇《曾国藩家书》中教育智慧的原因所在。

      “家书仍旧抵万金”,好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:什么是教育?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

      素质教育是张益铭毕生所坚持的事业,他希望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去做更多有利于教育的事情,而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第一步。

      正如《曾国藩家书》中的智慧,穿越百年的光阴,在那个车马慢、交通也只有驿站的年代传承过来,迄今仍激励着后人。今时今日,“家书抵万金”的故事仍旧发生着,胜者教育希望能锤炼出更多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去影响更多的少年和家庭。

推荐阅读:叶紫